深圳光明沪农商村镇银行

首页> 关于我们

区县动态

光明质监打假治劣保民生 维护公平促发展

发布时间:2017-06-23来源:深圳特区报浏览字体:[      ]

深圳新闻网讯 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年,是深圳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年,也是光明新区向着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绿色新城和质量型创新型魅力之区”目标奋力迈进之年,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光明局把打假工作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通过治劣打假提升供给质量。

据悉,仅今年以来,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光明局就立案查处各类质量违法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案件99宗,结案101宗(含2016年立案,2017年结案),结案率102%;1—5月,先后组织开展禁摩限电、直排式热水器、电线电缆、老年人免费体验店、打击“黑广播”、医院外卖、销售来自日本核辐射区食品等多起专项执法行动,累计出动1561人次,检查门店、商超、农贸市场682家次,抽检26批次,立案28宗,共查处大要案件7宗。

“禁摩限电”源头治理是今年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光明局的执法重点,该局严厉查处电动车生产、销售环节违法行为。今年以来该局开展“禁摩限电”共出动工作人员484人次,检查174家门店,立案8宗,扣押超规电动车成品、半成品986台。今年5月,该局对位于上村的一处涉嫌非法改装电动车的场所进行检查,发现现场堆放若干电动自行车半成品、废旧电动车、旧电动自行车电子零配件等,该局执法员现场扣押电动车半成品90台,配件2000余件。6月份该局查处白花社区某企业涉嫌销售质量严重不合格的电动平衡车产品,现场扣押了800多台涉嫌质量违法的电动平衡车和86台超规电动车,涉案货值约100万元。

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光明局还加大了知识产权执法力度,为建立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提供保障。2017年以来,该局处理专利侵权纠纷行政处理案件2宗,假冒专利案件1宗,商标侵权假冒案件6宗。捣毁苹果手机制假售假窝点3处,查获成品手机数百台,涉嫌侵权产品及配件十万余件,涉案金额400余万元,共抓获涉案犯罪嫌疑人20余名,其中2起涉嫌刑事犯罪案件已移送公安机关;查处销售侵犯“STK”注册商标专用权不间断电源(UPS)企业一家,查扣涉嫌侵权物品1400余台,涉案货值100余万元。

打假工作取得新进展和新突破

据了解,2016年以来,光明新区打假办及各成员单位在光明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新区中心工作,按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完善工作机制,狠抓大案要案,持续对重点产品、重点市场、打假警示区域开展专项整治,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维护了新区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打假联动机制取得新进展。药品安全打假机制正式建立,2016年9月,光明新区食药安办联合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光明局、文体教育局、光明公安分局、各办事处等部门建立了光明新区药品安全联合打假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药品打假力度,药品打假工作进入了新阶段。打假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健全,建立岗位责任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打假工作的统筹力度和运转效能进一步提升。部门联动机制进一步顺畅,针对制售假活动呈现出的跨行业、跨区域、网络化特点,完善部门间,甚至区域间的案件通报协查和信息反馈、案件移交等制度,形成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打假格局。

——大案要案查处取得新突破。依托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各单位以查办大案要案作为净化市场环境的突破点,2016年接连查处了苹果手机壳、三星及诺基亚手机触摸屏、三菱刀粒等涉嫌刑事犯罪商标侵权案,查获侵权产品10万余件,涉案产品货值金额7000余万元;查处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生产销售冒用认证标志产品案,查扣涉嫌违法电焊机1632台。2016年全年各成员单位立案查处涉嫌刑事犯罪移送公安机关案件50宗(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光明局44宗;光明新区烟草局6宗);光明公安分局制假售假立案17宗,破案10宗,刑拘28人,逮捕6人,移送起诉5宗(5人)。

——重点领域打假工作取得新成效。食品药品打假力度不断加大,2016年全年查处食品药品案件615宗,同比增长75%。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强化,去年全年立案查处知识产权案件46宗。电子商务领域市场监管进一步规范,重点开展网络市场稽查执法,查办违法案件102宗。烟草市场进一步净化,查处了“10·28”大型制假网络案件,案值上百万元。全年共查处涉烟违法案件127宗,其中移交公安机关的假烟网络案件有6宗;查获各类非法卷烟548万支,共抓获制售假嫌疑人19名,刑拘2名,总涉案标值达450余万元。盐务监管力度持续加大。盐务部门充分发挥“政府责任、盐业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机制优势,深入开展盐政专项打假和联合执法行动,全年查处涉假盐违法案件25宗,查获各类劣质假冒盐产品约5吨。

——打假宣传教育取得新成绩。积极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借助大众传媒手段,通过发放资料、悬挂标语、发布消费警示和公告等,对相关法律法规、打假工作成果等进行广泛宣传,现场开展识假辨假咨询活动,居民群众识假辨假能力进一步提升。定期开展“普法宣传进超市”活动,组织服务队深入辖区市场进行法制宣传,通过对零售户和消费者的普法教育,提高了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共建了良好的市场监督体系。

严厉打击质量违法和制售假冒伪劣

2017年,光明新区打假工作更是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常态,进一步坚定“打假促发展”信念,把打假工作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严厉打击危害公共安全、侵犯知识产权、危及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等质量违法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切实维护公众和企业合法权益,营造诚实守信、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

首先是紧密联系,狠抓落实,确保打假警示区域专项整治行动取得实效。根据《光明新区2016-2017年打假警示区域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工作部署,2017年将进入打假警示区域整治行动收尾、复查巩固及考核验收阶段,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通过线索通报、联合执法、定期会商等制度有效整合各执法部门的执法资源,对查处的案件要溯源寻根,主动出击,力争查办一批大案要案,同时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坚决杜绝以罚代刑,确保专项整治行动取得实效。

其次是突出重点,攻坚克难,全力维护新区经济社会秩序。各成员单位保持对相关职责领域内产品制假售假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一是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力度重点查处移动通讯、烟草、数码电子、汽配、食品及其他涉及民生的知识产权违法行为,提高打击商标侵权行为的效能;二是以食品安全为监管重点,不断加大对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等各领域的监管力度,严防食品安全事故;三是推进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执法办案工作。针对当前电子商务经营活动中最为突出的违法行为,把打击价格欺诈、网络虚假宣传和假冒伪劣商品作为重点突破口,逐步推动电子商务监管执法的广泛和深入;四是进一步完善执法办案联动机制。依托“两法衔接”工作联席会议平台,进一步加强与法院、公安经侦大队、辖区派出所以及烟草盐务等部门的协作,促进执法检查工作开展,有效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同时强化培训,深化认识,更加注重打假队伍能力建设。新的形势以及新的工作要求对基层执法办案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执法人员面对新的执法领域特别是电子商务监管执法等方面缺乏专业知识。对此,各成员单位要通过法制培训强化执法人员法制意识以及法律应用水平;要通过业务知识培训提升执法人员业务技能及执法水平;要进一步加强与上级执法部门及相关业务部门的沟通协作,切实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

此外,善用媒体,借助媒体做好执法宣传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着力提升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光明局行政执法工作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引导社会共治。

关于我们|人才招聘|网站声明|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沪ICP备06030408号 服务热线:4009962999 网站支持IPV6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7689